联系我们
搜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二)

2016-6-6 10:44:32      点击:

16.6.5背景音乐扬声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扬声器(箱)的中心间距应根据空间净高、声场均匀度要求、扬声器的指向性等因素确定。要求较高的场所,声场不均匀度不宜大于6dB。

2扬声器箱在吊顶安装时,应根据场所按公式(16.6.5—1)~(16.6.5—3)确定其间距;

1)门厅、电梯厅、休息厅内扬声器箱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L=(2~2.5)H                             (16.6.5—1)

式中L——扬声器箱安装问距(m);H——扬声器箱安装高度(m)。

2)走道内扬声器箱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L=(3~3.5)H                              (16.6.5-2)

3)会议厅、多功能厅、餐厅内扬声器箱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L=2(H-1.3)tanΦ/2                            (16.6.5—3)

式中Φ一扬声器的辐射角,宜大于或等于90o。

3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要求,扬声器(箱)的输出宜就地设置音量调节装置。兼作多种用途的场所,背景音乐扬声器的分路宜安装控制开关。

16.6.6体育场扩声扬声器组合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周围环境对体育场的噪声限制指标要求较高而难以达到时,观众席的扬声器宜分散布置,对运动场地的扬声器宜集中布置。

2周围环境对体育场的噪声限制要求不高时,扬声器组合设备宜集中设置。集中布置时,应合理控制声线投射范围,并宜减少声外溢,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声干扰。

16.6.7在厅堂类建筑物集中布置扬声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扬声器或扬声器组至最远听众的距离,不应大于临界距离的3倍;

2扬声器或扬声器组与任一只传声器之间的距离,宜大于临界距离;

3扬声器的轴线不应对准主席台或其他设有传声器之处;

对主席台上空附近的扬声器或扬声器组应单独控制,以减少声反馈;

4扬声器或扬声器组的位置和声源的位置宜使视听效果一致。

16.6.8广场类室外扩声扬声器或扬声器组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供声范围内的声压级及声场均匀度的要求;

2扬声器或扬声器组的声辐射范围应避开障碍物;

3控制反射声或因不同扬声器或扬声器组的声程差引起的双重声,应在直达声后50ms内到达听众区。

 

16.7线路敷设

16.7.1室内广播、扩声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广播、扩声线路宜采用双绞多股铜芯塑料绝缘软线穿导管或线槽敷设;

2功放输出分路应满足广播系统分路的要求,不同分路的导线宜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线区别;

3广播、扩声线路与扬声器的连接应保持同相位的要求;

4当广播、扩声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或共用扬声器和馈送线路时,广播、扩声线路的选用及敷设方式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有关规定;

5各种节目的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穿钢导管敷设,并不得与广播、扩声馈送线路同槽、同导管敷设。

16.7.2在安装有晶闸管设备的场所,扩声线路的敷设应采取下列防干扰措施:

1传声器线路宜采用四芯屏蔽绞线穿钢导管敷设,宜避免与电气管线平行敷设;

2调音台或前级控制台的进出线路均应采用屏蔽线。

16.7.3室外广播、扩声线路的敷设路由及方式应根据总体规划及专业要求确定。可采用电缆直接埋地、地下排管及室外架空敷设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埋电缆路由不应通过预留用地或规划未定的场所,宜敷设在绿化地下面,当穿越道路时,穿越段应穿钢导管保护;

2在室外架设的广播、扩声馈送线宜采用控制电缆;与路灯照明线路同杆架设时,广播线应在路灯照明线的下面;

3室外广播、扩声馈送线路至建筑物问的架空距离超过10m时,应加装吊线;

4当采用地下排管敷设时,可与其他弱电缆线共管块、共管群,但必须采用屏蔽线并单独穿管,且屏蔽层必须接地;

5对塔钟的号筒扬声器组应采用多路交叉配线;塔钟的直流馈电线、信号线和控制线不应与广播馈送线同管敷设。

 

16.8控制室

16.8.1广播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业务性广播控制室宜靠近业务主管部门;当与消防值班室合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3.11节的有关规定;

2服务性广播宜与有线电视系统合并设置控制室。

16.8.2广播控制室的技术用房,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广播系统只设置控制室,当录播音质量要求高或者有噪声干扰时,应增设录播室;

2大型广播系统宜设置机房、录播室、办公室和库房等附属用房。

16.8.3录播室与机房问应设观察窗和联络信号。房间面积、噪声限制及观察窗的隔声量等要求,应符合《有线广播(播音)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房间的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16.8.4需要接收无线电台信号的广播控制室,当接收点信号场强小于lmV/m时,应设置室外接收天线装置。

16.8.5扩声控制室的位置,应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到舞台(讲台)活动区和大部分观众席,宜设在下列位置:

1剧院类建筑,宜设在观众厅后部;

2体育场馆类建筑,宜设在主席台侧;

3会议厅、报告厅类建筑,宜设在厅的后部。

当采用视频监视系统时,扩声控制室的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

16.8.6扩声控制室内的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台宜与观察窗垂直布置;

2当功放设备较少时,宜布置在控制台的操作人员能直接监视到的部位;功放设备较多时,应设置功放设备室。

16.8.7同声传译系统宜设专用的译员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译员室的位置应靠近会议厅(或观众厅),并宜通过观察窗清楚地看到主席台(或观众厅)的主要部分。观察窗应采用中间有空气层的双层玻璃隔声窗。

2译员室的室内面积宜并坐两个译员;为减少房间共振,房问的三个尺寸要互不相同,其最小尺寸不宜小于2.5m×2.4mx2.3m(长×宽×高)。

3译员室与机房(控制室)之间宜设联络信号,室外宜设译音工作指示信号。

4译员室应进行吸声隔声处理并宜设置带有声闸的双层隔声门,译员之间宜设置隔声间。室内噪声不应高于NR20,室内应设空调并做好消声处理。

16.8.8广播、扩声及会议系统用房的土建及设施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3.3节的相关规定。

 

16.9电源与接地

16.9.1广播、扩声系统的交流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流电源供电等级应与建筑物供电等级相适应;对重要的广播、扩声系统宜由两路供电,并在末端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2交流电源的电压偏移值不应大于10%,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装自动稳压装置,其功率不应小于使用功率的1.5倍。

16.9.2广播、扩声系统,当功放设备的容量在250W及以上时,应在广播、扩声控制室设电源配电箱。广播、扩声设备的功放机柜由单相、放射式供电。

16.9.3广播、扩声系统的交流电源容量宜为终期广播、扩声设备容量的1.5~2倍。

16.9.4广播、扩声设备的供电电源,宜由不带晶闸管调光设备的变压器供电。当无法避免时,应对扩声设备的电源采取下列防干扰措施:

1晶闸管调光设备自身具备抑制干扰波的输出措施,使于扰程度限制在扩声设备允许范围内;

2引至扩声控制室的供电电源线路不应穿越晶闸管调光设备室;

3引至调音台或前级控制台的电源,应经单相隔离变压器供电。

16.9.5广播、扩声系统应设置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并应符合本规范第23.4节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16.1一般规定

16.1.2公共建筑广播系统设置t

第1款规定了业务性广播的服务对象,任务及其隶属关系。业务性广播对日常工作和宣传都是必要的。

第2款服务性广播主要用于饭店类建筑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服务性广播的范围是背景音乐和客房节目广播。任务是为人们提供欣赏音乐类节目,以服务为主要宗旨。内容安排应根据服务对象和工程的级别情况确定。星级饭店的广播节目一般为3~6套。

第3款火灾应急广播主要用于火灾时引导人们迅速撤离危险场所。它的控制方式,鸣响范围与一般广播不同,具体要求见本规范第13章的有关规定。

16.1.3近年来,随着电声学、电子学和建筑声学的发展,扩声技术发展很快,人们对扩声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条强调要同期进行,并要重视与其他相关专业的配合。

 

16.2广播系统

16.2.2一般情况下,由于民用建筑工程占地范围不大,建筑物相对集中,广播网负担范围小,采用单环路馈送功率的方式可以减足要求。

16·2.3公共建筑中除设有线广播控制室外,往往还设有扩声控制室(如多功能厅,宴会厅等公共活动场所)。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控制室间应采取措施联络成一个整体,既可单独又可联网广增,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利用率。

16·2.4广播用户分路十分重要,直接涉及系统的确定和功放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在划分分路时应注意火灾应急广播的分路划分问题,特别是与其他广播系统(如服务性广播)合用时,应首先满足火灾应急广播的分路划分要求,满足鸣响范围的特殊控制。

16.2.5根据国际标准,功放单元(或机柜)的定压输出分为70V、100V和120V。目前,国内生产的功放单元(或机柜)也逐渐采用这样的标准。公共建筑一般规模不大,考虑安全,宜采用定压输出方式。

16.2.9航空港、客运码头及铁路旅客站等旅客大厅内的有线广播应以语言清晰度要求为主,但很多的旅客大厅(候车、机厅)在广播时听不清楚,其主要原因如下:

1环境噪声高,广播声压级与其差值不符合要求;

2建筑声学处理不合适或存在建声缺陷,如室内混响时间太长,存在回声等;

3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低频量太强。

故本条提出应从建筑声学与广播系统两方面采取措施,保证满足语言清晰度的要求。

1评价室内语言清晰度的指标为“音节清晰度”;

音节清晰度=听众正确听到的单音节(字音)数/测定用的全部单音节(字音)数X100%

2依据室内语言的音节清晰度,可估计理解语言意义的程度。其音节清晰度的评价指标:

1)85%以上——满意;

2)75%~85%——良好;

3)65%~75%——需注意听,并容易疲劳;

4)65%以下——很难听清楚。

 

16.3扩声系统

虽然电声设备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但扩声系统设计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技术仍是工程设计者必须掌握的,尤其关于扩声系统的设计方法等是提高设计水平和确保系统质量的十分重要的保证。

自然声源(如讲演、歌唱和乐器演奏等)发出的声功率是有限的。在离声源较远的地方,声压级迅速降低,同时由于环境噪声,声音就会听不清楚,甚至完全听不到。因此,在厅堂和广场内要用扩声系统,将信号放大,提高听众区的声压级。

16.3.2扩声指标的分级是关系到使用和投资的重要环节,选用是否合理影响很大。条文主要提出在确定分级时应考虑的因素。

16.3.3条文在提出专用会议场所设计要求的同时,还提出除专业使用的视听场所外,应按语言兼音乐的扩声原则设计,目的在于扩大利用率,提高效益,节约投资。事实上,语言和音乐兼用的建筑是较普遍的,在设计时应认真考虑。

16.3.4扩声指标分级,共分为四级:音乐扩声一级、音乐扩声二级(相当于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一级)、语言扩声一级(相当于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二级)和语言扩声二级(相当于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三级)。对于会议厅、报告厅等专用会议场所,应按语言扩声一级标准设计。语言扩声二级可适用量大面广的基层单位的扩声场所的设计标准。

16.3.5本条指出了室内、室外扩声设计的声场计算和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声源的声传播受到封闭界面的限制将产生反复反射造成混响效果。因此,场内某一点的声级除有声源直达声外还有室内混响在该点的混响声,是两者在该点的叠加结果,因此带来一些特殊的问题。应尽力减弱声反馈以提高传输增益和增加50ms以前的声能密度,提高语言清晰度。

室外扩声基本上属于自由声场,考虑的重点是以直达声为主。但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声传播遇到障碍物产生反射形成的回声,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将会影响清晰度甚至造成很坏结果,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使反射声在直达声后50ms内到达。如果实现确有困难,应使直达声比回声高10dB以上,掩蔽回声干扰。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因来自不同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声音路程差大于17m而引起类似回声的双重音感觉。

16.3.7厅堂类建筑的扩声质量要求较高,宜采用定阻输出,避免引入电感类设备,保证频响效果。对体育场类建筑,供声范围大、噪声级高,要用大功率驱动,满足听众区的高声级要求。所以,宜采用定压输出为好。

为保证传输质量,本条提出馈电线路的衰耗应尽量小,不应大于0.5dB(1000Hz时)。

16.3.8在扩声系统中,用一台功放设备负担很多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是不恰当的。因为一个功率单元故障会影响大范围内失声,所以应合理划分功率单元的输出分路,使每分路单独控制以提高可靠性,减少故障影响面。

合理划分功率单元也有利于备用功率单元的设置和调度。

 

16.4会议系统

16.4.2会议讨论系统是一个可供主席和代表分散自动或集中手动控制传声器的单通路扩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能在其座位上方便地使用传声器。通常是分散扩声的,由一些发出低声级的扬声器组成,置于距代表不大于lm处。也可以使用集中的扩声,同时应为旁听者提供扩声。

会议讨论系统按其自动化程度不同可有以下三种控制方式:

①手动控制:主席单元和代表单元通过母线连接起来,当某一代表需要发言时,可把自己面前的转换开关扳到“发言”位置,他的googlebard即进人工作状态,而其扬声器则同时被切断,以减少声反馈干扰。

②半自动控制:这种方式也称为声音控制方式,它具有收发自动衰耗、背景噪声仰制和自动电平控制等功能。当与会者对着某一个代表单元的googlebard讲话时,该单元的接收通路(包括接收放大器和扬声器)自动关断。讲话停止后,该单元的发言通路(包括googlebard和googlebard放大器)会自动关断。这种半自动工作方式同样具有主席优先的控制功能。由于这种控制方式的结构不太复杂,操作又比较方便,故适于中、小型会议室使用。

③全自动控制:即计算机控制方式。其自动化程度最高,而且往往兼有同声传译和表决功能。发言者可采取即席提出“请求”,经主席允许后发言。也可采取先申请“排队”,然后由计算机控制,按“先入先出”的原则逐个等候发言。此时整个会议程序均交由计算机控制。

16.4.3会议表决系统是一个与分类表决终端网络连接的中心控制数据处理系统,每个表决终端至少设有同意、反对、弃权三种可能选择的按钮。标准的表决模式是:

①秘密表决:不能逐个识别表决的结果;

②公开表决:能鉴别出每个表决者及其表决结果。

16.4.4同声传译的信号输出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利于保密,无线虽然使用灵活但要控制其辐射功率,严防失密。要注意处理好发射天线的敷设和辐射场均匀问题。

16.4.5同声传译有一、二次翻译的区别,而二次翻译可以节省人力,对译员的水平要求低,多采用这种方式。

同声传译系统的设备及用房宜根据二次翻译的工作方式设置,同声传译应满足语言清晰度的要求。

 

16.5设备选择

16.5.1有线广播设备应根据用户的性质,系统功能的要求选择。大型有线广播系统宜采用计算机控制管理的广播系统设备。

功放设备宜选用定电压输出,当功放设备容量小或广播范围较小时,亦可根据情况选用定阻抗输出。

扩声系统的设备选择是扩声设计的重要环节,它要根据设计的标准、投资来源、设备之间的配接要求综合考虑。

16.5.2传声器在扩声系统中是很重要的设备,本条仅提出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用途、不同场所应选择不同的传声器(如动圈式、电容式等)。传声器的方向性很重要,一则减少干扰,二则提高传声增益。传声器的频响对扩声有直接影响,语言扩声时频响可窄些,而音乐扩声时频响可宽些,以保证音质丰富。

应特别注意传声器与前端控制设备的连接配合以及连接传声器的线路长度的影响。

16.5.3扩声系统的前端控制设备所处地位十分重要,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信号、处理信号并根据需要输出信号,以达到设备之间的最佳配接。

调音台是听觉形象的重要加工环节,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应特别注意主通道的等效输入噪声电平和输入动态余量。一般而言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应合理兼顾,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所侧重。

16.5.4有线广播的用户或广播分路虽较多,但不一定都同时使用,应按同时需要广播的用户功率作为选择功放单元(或机柜)的依据之一。如火灾应急广播,实际用户很多,路数也很多,但发生火灾时需要同时广播的范围是有限制的,应以允许鸣响范围内最大用户容量确定。

广播控制分路的划分也直接影响到功放单元(或机柜)的确定。如饭店的服务性广播,它包括背景音乐和客房内的数套节目,它们将会同时使用但又要分设节目类别,应按分路控制要求来确定最大容量,并分别设置分路功放设备。根据调查分析,本规范提出了每路的同时需要系数,供设计时选用。

16.5.5功放机柜的选择是扩声设计的重要环节,功放机柜的功率单元的容量规格较多,但一个功率单元不能带过多负载,一则不便分组控制,二则一旦故障则影响面太大,所以功率单元的划分应根据负载分组的要求选择。

功放机柜要有一定的功率贮备量,贮备量的大小与扩声的动态范围的要求有关,使瞬态脉冲在放大器中放大而不削波,声音不发“劈”,一般情况下要完全满足也是不经济的。应该允许有一个很短暂的削波而又不影响效果。不要以很少出现的某一动态峰值作为要求的标准,只能考虑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要求即可。

16.5.6民用建筑的有线广播一般都比较重要,功放设备应设置备用单元以保证广播安全。因为各类情况不同,对备用单元的数量不宜规定得太死,仅提出应根据广播的重要程度确定,有的可以是几备一,有的就可能是一备一。备用单元的数量直接涉及投资、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在保证可靠的情况下合理确定备用量。

备用单元应设自动、手动两种投入方式,对重要广播环节(如火灾应急广播)备用单元应处于热备用状态或能立即投入。

16.5.7民用建筑中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选用主要应满足播放效果的要求,要在考虑灵敏度、频响、指向性等性能的前提下考虑功率大小。扬声器要有好的音质效果,当选用声柱时要注意广播的服务范围,建筑的室内装修情况及安装条件等。

在民用建筑中高音号筒扬声器可用在地下室、设备机房或潮湿场所,作为火灾应急广播用。因为它声级高,不怕潮湿和灰尘。

 

16.6设备布置

16.6.1条文为传声器的设置要求,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声反馈,提高传声增益和防止干扰。

16.6.2因为传声器和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处在同一声场内,扬声器辐射的声信号会反馈到传声器。这种再生信号会在整个工作频率范围内的某些频率上激发自振,使扩声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潜力,严重出现“开不足”。所以减弱或尽量抑制声反馈是扩声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本条提出了抑制声反馈的一般措施。

16.6.4扬声器的布置原则与布置方式

第1款对一些公共场所(如剧场等)要求扬声器系统集中布置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求声相一致,即声音来的方向基本与声源所在方向一致给人们真实亲切的感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扬声器系统时差可忽略不计,不会造成双重声,使控制电路简单。第2项指的是有些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各方向上都有观众。而受观众厅的建筑、结构条件限制,若将扬声器系统分散布置时,声音几乎是从观众头顶甚至从背后而来,使观众感觉不舒服。这种情况也宜采取集中布置方式。

第2款规定了扬声器分散布置的场所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3款规定了扬声器采用混合布置的场所及应注意的问题。

16.6.5背景音乐是在高级旅游饭店等公共建筑的活动场所内设置的一种为掩蔽噪声的欣赏性广播系统,设置的效果与环境情况、设置的标准有关,它直接决定着扬声器的选择、布置形式及间距问题,如扬声器的服务范围间距是轴线与边重叠、边与边重叠、或它们的不同程度的重叠等,因而直接决定着声场的情况,

本条仅作了原则性规定。

16.6.6由于体育场地域大、观众多、噪声高,不但要解决对观众席的供声问题,还要解决对场地的供声。因此,要有足够的声压级和较好的均匀度,特别要求在观众向场地的视线范围内不要有扬声器设备造成的障碍。

随着扬声器设备的性能改进,逐渐由分散向集中设置扬声器系统或分散和集中混合的方式转变。这样就出现了声外溢,给周围环境造成噪声干扰。

本条就是针对这方面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对集中布置的扬声器系统应控制声外溢,避免产生扰民的后果。

16.6.7在厅堂类建筑物中,声源在室内形成的声场中,存在着直达声和混响两部分,并用扩散场距离D。来表达两者间的关系。

扬声器的供声距离和传声器与扬声器间距都与扩散场距离Dc有关系。扬声器的最大供声距离不大于3D。,而且是在使直达声下降至混响声强12dB为前提的。

要求传声器至任一只扬声器之间的间距尽量大于Dc,其目的是使传声器位于混响声场中,移动传声器不会产生啸叫。

16.6.8广场类扩声尽量以直达声为主,没有混响声的影响,但却有障碍物的反射会带来回声影响和因不同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声程差大于17m而引起类似回声的双重声感觉,两者都会影响清晰度。所以在广场类扩声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直达声压级对回声的掩蔽问题。

广场类扩声,因范围大、噪声高,需要大功率高灵敏度级的扬声器系统,所以应注意对环境噪声的污染控制。

 

16.7线路敷设

16.7.1对导线要求绞合型,是为了减弱节目分路通过导线间的

分布电容而造成串音影响。

16.7.2传声器线路与调音台(或前级控制台)的进出线路都属于低电平信号线路,最易受干扰。所以在采用晶闸管调光设备的场所应特别注意防干扰措施的处理。

16.7.3由于民用建筑工程的总图规划要求较高,室外广播线路一般采用埋地敷设为主,条文主要提出对埋地敷设线路的几项规定。

民用建筑的室外广播线路,只有在总图规划允许时,方可架空设置。架空线路应考虑与路灯照明线路合杆架设,此时,广播线路宜采用电力控制用电缆而不采用明线。

 

16.8控制室

16.8.1建筑物的类别、用途不同,广播控制室的设置位置也不同。

对饭店类建筑,提出将广播、电视合并设置控制室,是因它们的工作任务和制度相同,合并设置可节省用房、减少人员编制和便于更好的管理。

对其他建筑物来说,广播控制室的位置主要可根据工作和使用方便确定。

16.8.5扩声控制室(简称声控室)的位置确定,也是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本条提出了一些位置方案。

剧院类建筑的声控室过去多数都设在舞台侧的2~3层耳光室位置。这个位置不是太理想,其理由如下:

1不能全面观察到舞台,对调音控制不利;

2对观众席的观察受限制,声控室的灯光等会对观众有干扰;

3不能直接听到场内的实际效果;

4往往与灯光位置矛盾及声控室的面积等受限制。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将声控室设在观众厅后部,比较好地克服了上述缺点,当然也随之带来线路长的问题,但这可以从技术上得到解决。

16.8.6扩声控制室内的设备布置原则,主要是避免工作人员为了操作或监视,需要频繁地离开座位或者频繁地起坐,因此要求将需要直接操作和监视的部分都设在操作人员的附近,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迅速操作以提高效率。

本条建议将控制台(或调音台等)与观察窗垂直放置。其理由是使操作人员能尽量靠近观察窗,可直接在座位上通过观察窗较全面地进行观察。

16.8.7在同声传译的设计中要处理好译音室的技术要求,特别要处理好观察窗的隔声要求和合理选择空调设备,并做好消声处理。

 

16.9电源与接地

16.9.1民用建筑的有线广播比较重要,因此对交流电源的基本要求是供电可靠。

由于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当地供电条件不同,如何供电也是不同的。本条提出有线广播的供电方案宜与建筑物的供电级别相一致。

民用建筑照明电源的电压偏移值,在一般场所为±5%。广播系统设备接在照明变压器的低压配电系统上是能满足要求的,但应注意防止晶闸管调光设备的干扰影响。

16.9.3广播终期设备是指规划终期的最大广播设备需要的容量,不包括广播控制室内非广播设备,如控制室内的空调、照明、电力等。

16.9.5广播、扩声系统的接地有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两种。

保护接地可与交流电源有关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采取共用接地,以保障人身安全。

功能接地是将传声器线路的屏蔽层、调音台(或控制台)功

放机柜等输入插孔接地点均接在一点处,形成一点接地。功能接地主要是解决有效地防止低频干扰问题。


您是第来访客人